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演講地雷頻頻踩,該怎麼辦?|演講撇步大公開(上)
#演講
# 簡報
# 非語言溝通
# 肢體語言
# 聲音語調
# 臉部表情
更新時間   2024-06-27
瀏覽量   1,620
作者    金怡君
責任編輯    張偉豪
上次筆者整理出簡報三大步驟:簡報目的、簡報對象以及邏輯架構,希望讀者們閱讀完文章後,更了解如何設計出符合聽眾需求的簡報,也更熟悉簡報每個階段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多數人演講只專注於演講內容本身,期望豐富的內容就能獲得滿堂喝采。然而,雖然內容是成功演講的關鍵之一,若忽略了「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所傳達的訊息,將會降低整體演講的品質。

從麥拉賓法則的圓餅圖(如下圖)可看出:口述內容本身對於觀眾的傳遞影響力其實非常少(只佔7%),影響力更大的反而是非語言溝通:聲音語調、肢體語言及臉部表情等(共佔了93%)。



今天就要來談談容易踩到「非語言溝通」的哪些地雷,以及改善方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肢體語言

地雷1:手臂、肩膀、走位

有時因為緊張,手臂或肩膀會開始不可控地隨意揮動,甚至不斷「大範圍」地頻繁來回走動。這些舉動會分散觀眾注意力,更會影響到簡報品質。

解決方法

可以用手機錄下練習演講的過程,檢視自己的肢體語言是否有出現上述的問題,進而注意正式演講避免這些問題發生。

「適度」地(而不是大範圍)往左右兩側移動幾步,是可接受的,這樣不僅能讓緊張的身體更放鬆,也可呈現講者的自信程度。另外,在簡報過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描述性動作」,引導聽眾在大腦產生自己所描述的想像畫面,更增加說服力及活潑感。





地雷2:眼神、面部表情

上台演講時不免感到焦慮緊張,潛意識中就會習慣避免與台下觀眾做眼神交流,偶而產生眼神飄移的問題。然而,這樣會讓聽眾感到不受尊重,甚至會讓聽眾對於演講內容產生不信任感。另外,演講者面部表情若沒有任何變化,或是因為緊張而皺眉,甚至整場演講都是一張撲克臉,這些表情皆會帶給觀眾呆板、無聊的感覺,導致對講者產生負面觀感。

解決方法

好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加演講本身的說服力及聽眾的信任感。若還是害怕在簡報過程與單一個體進行眼神交流,可以先瞄準同一區的人,間隔約5-10秒左右,再將目光移至另一區的人並以此類推,確保平均分配眼神至全場觀眾。

除了眼神之外,有經驗的演講者,也會時常利用豐富的面部表情變化,讓演講內容變得更有渲染力及吸引力。演講時「微笑」是相當重要的,微笑是一個對自身演講有足夠自信的最好證明,也能讓聽眾感受到親切感、真誠。而提及簡報重點時,可以稍微提起眉間,暗示觀眾注意重點的部分。建議可以面對鏡子或錄下自己練習演講的影片,觀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可以如何調整。





聲音

地雷1:語調

聽眾有時會容易分心、產生睡意而沒有專注於聆聽簡報,歸因於演講者的語調太過平淡,沒有任何的抑揚頓挫。有些演講者甚至對於自己演講不夠自信,因此習慣用表示疑問且上揚的語調做結尾。

解決方法

錄下自己的演講練習後,仔細聆聽自己的演講語調並參考其他吸引自己的演講者影片或廣播節目,觀察他們是如何處理語調變化,進而調整自己的演講語調。另外,可以練習將重音放在想強調的句子,不同重音的位置擺放,將會產生不同的語意及效果。




地雷2:語速

有些講者因為緊張而語速過快,導致訊息不清楚、不完全;而有些講者因本身習慣語速較慢或是結巴,會讓聽眾認為講者思考速度慢且缺乏效率。因此,語速過快或過慢,皆會讓聽眾對講者產生負面觀感。

解決方法

錄下演講練習後,仔細聆聽自己的說話語速,進而調整速度快慢。在強調某些簡報重點的時候,可以放慢語速(但注意不要太頻率地使用)。甚至,可以適時地在句與句中加入停頓,換口氣後再開始下一句,這樣除了可以讓訊息傳遞更加清晰,也能使聽眾更容易抓住重點。


除了演講內容本身之外,我們可以再多注重非語言溝通的訓練。但演講需注意的細節絕對不只這些,時間分配不均、對象主詞不一樣、偏題,以及習慣看著簡報或筆記演講等,皆是會使觀眾覺得不專業的危險地雷。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下篇文章將會揭曉,請大家持續追蹤恆素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