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一次解碼學習歷程檔案-大學教授就想看這些重點!
#學習歷程檔案
# 108課綱
# 多元表現
# 課程學習成果
# 學習歷程反思
更新時間   2024-04-26
瀏覽量   14,023
作者    張偉豪
責任編輯    李佳綺
2019年,台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正式上路,教育界為此掀起軒然大波,教育制度的改革,是為了追趕上當今快速變動的世界,對學生的培養不再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是注重學生能否利用思考解決問題。

其中108課綱的重要變革,來自於高中升大學一端,學習歷程檔案的設立,取代了從前的備審資料,將真實呈現高中生的學習軌跡,同時補足紙筆測驗底下被忽略的個人學習表現。

在新課綱裡,學測成績在申請大學時占的比例不會超過一半,此時學習歷程檔案成為能否進入目標學校的重要關鍵。那麼學習歷程到底有些什麼呢?就讓我們來為您一一解答。

為什麼要有學習歷程檔案?

比起之前短時間之內滿頭大汗地整理、寫出備審資料,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希望同學在學期間,能夠督促自己紀錄、整理課堂學習的成果以及各項活動經驗,自主性地管理高中生活,並且讓學生於在學期間中思考自己未來的規劃。所以學習歷程不僅僅是作為申請大學的文件,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定向與反思能力。同時能夠讓大學端以更客觀、有效的方式在短時間了解學生,找到最適合的人才。

學習歷程檔案實際要做什麼?

學習歷程檔案總共可以分為6大項目,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習歷程自述」及「其他」。

基本資料(含校級、班級、社團幹部紀錄)與修課紀錄(成績)為教師、學校人員上傳。所以只需維持成績與找到自己目標科系即可,不必擔心上傳。若已確定科系,應在學校多選修相關課程,並且獲取優異成績,告訴教授你有能力就讀此科系。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包含課堂報告、實作作品、書面報告以及各類成果展現,針對每個項目將個人學習的亮點表現出來;「多元表現」在所有上傳項目中,最多元也最自由,舉凡社團幹部、自主學習計畫、競賽表現、檢定證照、服務學習、成果作品、各種非修課紀錄的展現,都可以作為多元表現的成果。

  「學習歷程自述」囊括學習歷程反思、未來的學習計畫或生涯規劃、大學動機。「其他」項目則根據你的目標校系所需上傳,包含自傳、推薦信以及各種有利於你的審核項目。

   高中生應該著重在後4項的學習歷程上,「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在高一至高二時累積,是你學習歷程檔案的基礎。此外,如果你已決定要透過個人申請來入學的話,那麼就必須撰寫「學習歷程自述」、「其他」展現過去兩年半來的成果,以及對於未來的展望。

貼心小提醒:

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不要直接上傳課堂簡報、學習單、考卷、書面報告、獎狀、證明文件等等,光只是上傳結果並沒有用,因為大學教授注重的並非是豐富閱歷,而是在閱歷後的學習與反思,如何將學習經驗與申請的學系連結更是一大重點。

我們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必須換位思考,假設一個校系要錄取35人,申請人數就可能破百位,以每份資料3分鐘看完,總共要花約5小時的時間才能結束。審查教授時間相當寶貴且要面對海量資料,每位學生所分得的閱審時間肯定不夠。所以在上傳前,請加上約半頁到一頁的全文摘要,讓教授一眼抓住此份學習文件的重點。同時附上一頁的結論心得頁,因為學習心得與反思將會是教授判斷學生有無消化、吸收活動內容的重要指標!

我沒有任何得獎名次與獎狀怎麼辦?

別擔心,就算沒有任何獎項,我們也能將參與競賽的過程加進你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假設我們今天滿心期待地參與小論文競賽,必須同時去思考幾項問題,例如為什麼要參加競賽?在競賽的前、中、後期獲得什麼成長?對於這次競賽你個人的反思與心得為何?經由不斷地自我提問與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形成個人的學習心路歷程,而這正是一位大學教授希望看到的結果。

所以審查時著重在「歷程」而非最終「成果」,出國參訪與志工並非決勝關鍵,重要的是制定長期計畫並持之以恆地努力,並且看到學生在其中展現自動自發的精神,利用各種方式例如:文字描述、音檔、影片等多元方式展現自己,創造出擁有個人特色的學習歷程。

完成學習歷程以後該怎麼辦?

你手上拿著一份做好的學習歷程檔案,正想放鬆打個小盹,卻沒發現上傳截止日期在後面追著跑,所以光是做完還不能放下心來,必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上傳流程才算是真正結束。

那到底學習歷程要傳去哪呢?相信大家也感到疑惑。除了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以外,學生能將「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上傳至校內的學習歷程檔案模組,上傳件數由各校自訂,並勾選適當的資料傳至中央資料庫,最後面臨申請入學時再勾選項目至大學端審查,只要留心上傳檔案的時限,考完學測後就能輕鬆地完成申請前的準備。

另外,在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前,建議撰寫100字的概述,它就像一份檔案的「門面」一樣,給予對方對於檔案的第一印象,來判斷是否適合點開剩餘資訊,還是直接略過去尋找下一份適合的選擇。所以為了吸引教授目光,我們可以根據「活動描述」、「個人學習」、「連接未來校系」三大方向撰寫,使大學教授能快速理解上傳內容,知道你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最佳人才。

貼心小提醒:

課程學習成果「每學期」上傳3項,三年至多18項,最後至多3項傳至大學端審查,且學生上傳後需要教師來認證,認證後的成果文件才具有參採效力。

多元表現則是「每學年」上傳10項,三年至多30項,最後選10項傳至大學端審查,與課程學習成果不同的是,多元表現不用經過「教師認證」。雖然省去教師審核流程,卻更需要靠著學生朝著科系目標去準備,避免多元表現文件的主題過於發散。

最重要的一點是,將學習歷程上傳至校內模組後,千萬不要忘記勾選至中央資料庫!不然在未來個人申請時將沒有資料可以使用,超過期限後也無法透過系統補件上傳,浪費掉辛辛苦苦製作的資料。

其實內容沒有統一的標準

其實學習歷程檔案基本上沒有統一標準,倘若統一標準後,大家的學習歷程將會一模一樣,這樣反而抹殺掉學生的個人特色,脫離學習歷程當初想達成的目的。所以在申請入學時,請根據各大學入學參採項目資料,強調個人特色,讓大學教授看到你是如何從活動中學習、反思。就算遇到挫折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如何面對你的負面情緒並從中成長,展現你精神中的韌性,成為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網站設置有「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可檢索各大學、校系所欲參採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