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理性還是情緒-「自媒體」時代如何培養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
# 108課綱
# 媒體識辨
更新時間   2024-06-27
瀏覽量   348
作者    賴春錦校長
責任編輯    廖亭雅

「媒體素養」-辨識藏在媒體裡的魔鬼

新課綱的總綱中在溝通互動面向,「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是培養現代國民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

在現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跟媒體的關係已經與過去有所不同。在過去,我們與媒體的關係相對來說比較疏離,是單方面從媒體那邊接收訊息。可是現在拜資訊科技之賜,我們與媒體的關係則是雙向的交互作用的,學生與老師都有可能是「自媒體」,可以透過網路或是媒體來發言。

目前,無論是新課綱或是舊課綱,「媒體」的部分並非獨立的一個領域或是學科,所以媒體相關的課程會融入在很多不同的課程裡面,例如,大部分的學校都會將「媒體」相關的課程融入在社會科領域。從教育部「媒體素養白皮書」中,揭櫫媒體素養主要培養國民洞察媒體資訊時,應具瞭解媒體訊息內容、思辨媒體再現、反思閱聽人的意義、分析媒體組織和影響和近用媒體等基本能力。因此,學校的教育中應該思考媒體素養應該是賦予學生本身要有一些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判讀媒體訊息內容,以及涵養學生在媒體爆炸和充斥,學會獨立判斷、邏輯思辯的能力。

誠如前面所說,因為現在是與媒體互動的年代,學生對於媒體是可以自由回應的,所以判讀之後對於媒體的回應同樣也很重要。回應的部分以往在教學中比較少見,在學校教育中過去都著重學生「媒體識讀」,也就是只有「讀」,而現在應該開始會教學生如何去回應媒體。例如說走在路上也會突然有人去採訪你呀!(笑)所以我們教學生如何去回應媒體也很重要,因為學生可能有機會成為一個「發送訊息」的人,所發出的訊息也有可能成為誤導或是新聞的一部分。所以目前與媒體的關係越來越複雜,跟以往不太一樣。

透過生活議題脈絡融入學科培養媒體素養應該具備的「獨立思考」

在媒體素養課程與教學推動中,賴校長以板橋高中學校本位課程中,與「媒體」主題融入的科目有自然領域與社會領域的公民學科。例如,教授自然領域的教師設計關於誤用統計數據的「偽科學」、「假新聞」的議題,顛覆「假新聞」通常直覺發生在政治方面。在自然領域教師此類「偽科學」、「假新聞」媒體融入課程,並引導同學一一驗證,透過課程中的實驗讓同學辨別這是不是「假新聞」,比如說「喝茶之後再吃蘋果會致癌」或「十種常見容易致癌的組合」等議題。

在社會領域公民科教師和「媒體小農」NGO 組織(非政府組織)合作,透過協同教學模式,邀請 NGO成員入班來做媒體識讀的教育,除辨別假新聞外,更教導思辨新聞廣告化。而新聞廣告化是指在電視上可以看到一些看似是新聞,但是實際上是以新聞的包裝刻意散播給受眾的廣告。另或者在講述「政治與媒體的關係」單元,教師讓同學去研究時下比較熱門的Youtuber 網紅,基於網紅事實上都會在影片中散佈一些自己的政治立場或是有特別政治立場的廣告,讓學生站在中立的立場去比較、分析這些網紅的特色是什麼,然後代表了哪個立場或是哪一些現今社會的現象。

在新興網路媒體興起,我們成人接受的媒體訊息和孩子的管道是不一樣的。我們媒體訊息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傳統媒體,例如報紙(電子報)、電視新聞為大宗。而孩子們接收到新聞的訊息來自 Youtube 的比例其實比較高,這些 Youtuber 網紅為了吸引點閱率,通常比較使用Kuso 的方式來散佈訊息。若孩子沒有思辨的能力,那可能就會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待媒體,用比較 Kuso 的方式解讀媒體,也有機會產生網路霸凌。

透過機會教育實踐培養思辨、尊重、包容的媒體素養

賴校長指出媒體素養可採取議題融入模式外,有時候發生在學校事件可以剛好給學生做一個機會教育。在去年度板中發起「板中男裙」活動機會教育孩子,陳述對於性別平等的立場,適度表達對性別議題的想法。但是此活動剛好與政治立場有所牽涉,不同政黨在性別議題的想法是不一致的,導致學校在 2019年從 5 月到8 月,各家媒體新聞在報導的「板中男裙」活動,引起高度的關注,社會大眾則產生了兩方的意見。有一些是支持「板中男裙」的活動,有一些人是持反對立場的。

其實孩子們對於媒體識讀都有一定程度的概念,反而是作為老師,作為教育者,在將媒體識讀的概念或是踢爆假新聞的課程設計時,有時會帶入一些自身的立場,有時會影響到孩子。這部分對於我們師長來說,相對是困難的,因為要將自己的價值觀抽離,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所以作為教育者,我認為需要提供孩子的是客觀的證據,交它們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去判讀,訓練他們批判思考、求證的能力。

先了解自己是否感性凌駕於理性-「立場象限」

學校教導學生透過「立場象限」思維工具,依理智上認為正方或是反方,或是情緒上認為正方或是反方。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立場。例如說,「古金水爆炸案」的新聞,當證據出來的時候,學生認為他有沒有涉案;以及情緒上你個人認為他有沒有涉案,這兩個是不一樣的。

學校教導學生透過「立場象限」思維工具,依理智上認為正方或是反方,或是情緒上認為正方或是反方。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立場。例如說,「古金水爆炸案」的新聞,當證據出來的時候,學生認為他有沒有涉案;以及情緒上你個人認為他有沒有涉案,這兩個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