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臺東第一位女醫生-守護臺東一甲子的吳喜泉醫生
#臺東第一位女醫師
# 性別平權
# 吳喜泉
# 臺東至誠內小兒科診所
# 查謀(tsa-bóo)醫生
更新時間   2024-04-26
瀏覽量   2,478
作者    高逸豪
責任編輯    田佳蒨
根據2019年醫師節衛生福利署統計通報中,全國執業的醫師人數69,069人,男性53,243,女性15,826,其中女性占比22.9%,女性醫師的數量與比率,跟前幾年的紀錄相比,有緩慢增加的跡象,不過女性醫師的數量還是相對少數。

在日治時期時,在臺灣東部的寶桑街(現今臺東市寶桑路一帶),當地曾經有一位女子,遠赴日本學醫,學成歸國後選擇回家鄉造福鄉里,並守護臺東的居民健康長達一甲子,當時她可是臺東第一位女醫師—吳喜泉。

 早期的人們對醫生的印象為只能是男性,女性則是擔任護士,所以看到女醫師執業可是非常稀奇的事情,大家都稱呼她為「查謀(tsa-bóo)醫生」(臺語:女人、女性、女生),這個稱呼在當時,可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惜的是當時的居民大多都不知道她的名子。

 直到今日,老一輩的臺東人還會常常談論起她的故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臺東第一位女醫師吳喜泉的故事


受學姊影響下勇敢至日本追夢

吳喜泉大正6年(1917)生於臺東街(現今臺東市),昭和10年(1935)自臺北第三高女(今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畢業。

 在高中求學時,有一天有位學姊來校演講,這位學姊氣質優雅、談吐不凡,後來她仔細探問,才得知原來學姊是在日本留學,而學姊表現出來的那股自信感還有演講的內容深深感動了她,於是也想效法她遠赴日本讀書。

 起初父親不太贊同她遠赴日本求學,但母親十分支持她的決定,在母親的大力支持下,終於讓吳喜泉能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在昭和10年(1935)時,順利錄取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女子醫學大學)。

吳喜泉經歷了5年的訓練課程後畢了業,也一併通過了日本醫師資格考試。本想赴德繼續深造增進醫術,因為當時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素,臺東的家中頓時需要經濟來源,所以學成歸國後便返鄉盡孝。

 昭和19年(1944),吳喜泉在臺東市中正路與福建路口開設「至誠內小兒科診所」,主治內科、小兒科及皮膚科為主。吳喜泉會選擇「至誠」當診所名的原因,是她在求學時曾在以「至誠會」為名的刊物中活動,一方面紀念求學歲月,另一方面覺得行醫必須至誠面對病人,所以就選擇它為診所名稱。

 診所開業時,吳喜泉為臺東第七位西醫,更是第一位女醫師,當時一位留學日本又年輕的女醫師開了診所,造成了地方的轟動,因為當時的臺東人從來沒有看過醫師是女性。


女醫生一樣也可以!

 早年的時候,社會觀念是男尊女卑,對於女子期待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生不用受太多教育,反正遲早都要嫁人的舊觀念。「護士」都是女性擔任,「醫師」也只能是男生。

但吳喜泉的開業的診所,挑戰了這些舊有觀念與刻板印象,女性醫師的執業,帶來的許多人的關注,其中當然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例如:

 「查謀人(tsa-bóo-lâng)不是只能當護士嗎?」

 「醫生是查謀(tsa-bóo)喔?那醫術到底行不行呀?」

 「留學日本的一定很厲害吧?那樣收費一定很貴!」

 吳醫師面對這些質疑,並沒有過多的解釋或為自己辯護,他選擇用最直接的方式「看診」,只要能幫病人解決病症且用心對待病人,看診費用也收取相對低廉,吳醫師選擇以至誠的態度面對病人,就是對於質疑最好的回應。

 最初行醫時,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傷患日益增加。戰爭前後也正值臺灣瘧疾流行時期,當時臺灣總人口數為600萬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瘧疾。

 感染瘧疾的患者,身體會忽冷忽熱,會發燒得很厲害,吳醫師為照顧大批的患者幾乎忙得沒有一刻空閒,也因此勞累至生病,但仍勉力為病人治療。病人看到吳醫師撐著病體,仍用心為大家看病,甚是感動。

 除了費心看病外,還特別請住在日本的兄長寄來治瘧疾的新藥,供患者使用,治癒率也大大的提升,消除了無數病人痛苦,經過此事,「查謀(tsa-bóo)醫生」深受許多人的愛戴,而當初診所剛開業時的質疑,皆被吳醫師的能力與態度給打破,讓大家知道不管是男醫師或是女醫師,性別不是衡量能力的基準。

吳醫生奉獻臺東地方醫療一甲子歲月

吳醫師因為沒有孩子的緣故,所以對來看病的小朋友特別的有感情,也鼓勵了很多小朋友未來也可以當醫生,勇敢地朝著自己夢想與目標前進。

 她讓女性在當時社會地位的提升與打破性別迷思上,有了重大的貢獻,讓大家知道醫師不是只有男生才能擔當,女性一樣也可以!女性一樣可以接受教育,更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

 吳醫師自26歲開始行醫,直至86歲卸下診所招牌,民國85年(1996),吳喜泉獲行政院衛生署前署長張博雅頒獎,以表彰她55年對醫療的貢獻與對臺東醫療環境付出,而吳喜泉在民國91年(2007)2月,因病離世,與世長辭。



圖為2019年,臺東至誠內小兒科診所外觀,拍攝者:高逸豪
照片授權法條: CC-BY 3.0TW

    現今至誠內小兒科診所還保存完善,吳醫師當時所用的醫設備與器具,還有許多老照片,都由吳喜泉其養女吳新豔繼續守護。

男女大不同卻又無不同

過去傳統的農業社會型態來說,受教育者的人已經很少數,而女性受教育者更是稀少,所以早期能受高等教育的普遍為男性,所以醫師這個職業還是男性較為多數,但因時代思想的變化與女權的提升,跟過去相比,如今看見女醫師職業已經不足為奇了。

 不管你是男生、女生還有第三性別,臺灣是個多元文化與友善性別的社會,只要對任何人抱著尊重、包容、友善的態度,就可以使社會消除許多歧視與性別的迷思,不一樣又怎樣?自己皆可以定義自己喜歡的樣子。

  「查謀(tsa-bóo)醫生」的故事長存於每個臺東人的心中,希望各位讀者可以記住她的名子,而不是只有「查謀(tsa-bóo)醫生」的稱呼,她叫吳喜泉,追求自己夢想的追夢人,她是臺東第一位女醫生,更是奉獻自己一生給臺東的偉大女性。


 故事內容與照片收集為作者在臺東文化處與臺東大學團隊,參與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時,當時故事與照片收集的整理之一。

 照片的授權過程為作者與臺東文化處、臺東大學國家記憶庫團隊一起拜訪各位授權者,一同完成授權於文化部國家記憶庫平台計畫,照片使用詳細規範請於文化部網址最下方:CC-BY 3.0TW,點擊圖示查看詳細授權規範,文化部平台連結參考文章下方。

當初參與臺東縣國家記憶庫的各位授權者,皆希望讓更多大眾知道並了解這些屬於臺東在地的故事,更是屬於臺灣的故事,無私的奉獻這些老照片與文物,這也是國家記憶庫的精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