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名人專區升學專區素養面面觀108課綱概論英文素養力
精選文章
生命中的兩難 突顯換位思考力
#環保議題
# 亞馬遜雨林大火
# ORID
更新時間   2025-05-14
瀏覽量   845
作者    方語真
責任編輯    崔樂琪
108課綱的上路,同時帶來了教材與教學的轉變,南興國中將以往的四堂正課加一堂語文天地改為三堂正課加一堂語文天地,老師們不僅減去備課的負擔,也是一種課程的「鬆綁」,一改過去已經固定的課程,改為更能適性適才的教學方式,也落實核心素養目標。

國文科老師蕭佑儒老師表示,他已經實施素養教學兩至三年的時間,初期推行遇到不少的阻力,起初最明顯的是上課時間的壓縮,除了教學的課表外,也花了很多的空堂或導師時間在準備教學內容。

隨著新課綱的開放、彈性時間變多的情況下,佑儒老師累積了更多素養教學經驗,設計素養課程的速度也漸入佳境,這時又有新的挑戰出現了。

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必然的,所以有大部分在詢問「教學的內容是否會在考試中出現?」,佑儒老師也表示考的機率不高,雖然教學內容不一定會考出來,但不代表不能應用,反而是這種累積性的、接近生活的東西才是現在學生最需要的。

這次的課程主題—「生命中的兩難」,佑儒老師透過2019年年底巴西亞馬遜雨林生態區的森林大火事件讓學生們進行反思,該事件席捲了各個國際版面。但在這堂課之前,很多學生不清楚亞馬遜位於哪個國家,更因地理位置氣候的不同,學生更不曉得這樣的森林大火其實在亞馬遜每年都會發生,身在台灣的我們根本難以想像。

隨著課程的進展,他發現學生的眼神愈發明亮,此時他們了解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每過一分鐘就有一個足球場面積的森林被燒毀,在這樣的案例裡,學生們終於有機會去反思氣候危機、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與展畜牧業的兩難,如果身為企業主,會為了自己畜牧業的發展而將氣候及瀕臨絕種的動植物棄之不顧嗎?還是有更能共好的解決方案呢?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決策者,更有些人的決策會影響到整個社會與環境。要當一名決策者,不能只思考到單一層面或短暫利益,在不同的面向裡,能夠做出符合大多數人都贏的決策,才能帶來好的影響力。

當學習內容多元且跨領域,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在學生的行動上。在某次的課後,一位學生向佑儒老師詢問亞馬遜雨林的書籍,想要做延伸閱讀。在素養課程的引導下,學生發現自己有主動求知的權利,這也是令許多老師最感動且最有動力的時刻。

佑儒老師強調,這並不代表素養課程是在反傳統課程教學,課綱裡的硬知識(舉例如國字、注音、認字及文言文閱讀等)在中華文化及經典古文閱讀上還是有一定份量,這其實是中文的優美之處。而素養課程則強調應用,將硬知識結合國文涵養推展到生活、文章判讀及撰寫上。換句話說這兩件事不是背道而馳,更是相輔相成。

ORID討論法

其實許多學生在一開始看不懂報紙的文章,原因是在傳統的訓練過程中,會過於著重在文章的組成方式,例如譬喻法、誇飾法、倒裝句或是使用了何種修辭,雖然學生瞭解了文章的組態,卻無法理解文章的來龍去脈。

這時就能套用ORID焦點討論法,他們分別是Objective(客觀)、Reflective(反應)、Interpritive(詮釋)、Descional(決定)。

舉巴西亞馬遜雨林火災事件為例,火災發生的客觀事實是因為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他們利用放火燒林地及耕地以畜牧,最後發生意外進而引發大火。(延伸閱讀:刀耕火種)

在得知地球之肺發生大火,大大小小的動植物皆卒於灰燼,產生的情緒反應可能是悲傷,或是憤慨。再來是詮釋,詮釋可以是經驗、意義及該事件對自己的價值,例如延伸了解大火延燒嚴重至雨林無法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臨界點,將會加劇氣候變遷,成為大災難,而你是巴西總統的話,在國家經濟進展與森林、環境的維護中拉扯,最後可能會做什麼樣的決定?

學生開始權衡利弊,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如在亞馬遜森林發展觀光業,增加工作機會,聽到這樣的建議,代表學生的思考不再是片面的,也累積了權衡問題解決的經驗,讓學生未來在面對問題時都能應用這個邏輯去判斷,更是素養課程最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