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活動書籍新聞
最新消息
素養力學雜誌|2021春季號
更新時間   2023-09-23
瀏覽量   896
教育呢喃 / 吳清基 前教育部長、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理事長


本期主題為學科學習工具之母:國語文領域。

換言之,即母語不只是文化的載體,亦是個體學習成就良窳關鍵,更是影響第一外語習得重要因素。在一〇八課綱中的國語文領域領綱,強調從以往傳統語文知識學習,邁向所謂「語言功能性」與「語言工具性」的學習。

在語言功能性,即語言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的溝通、互動的媒介,更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例如,在國語文領域新課綱的課程目標中,個體能透過國語文學習,具有印證現實生活、學習觀察社會、體會文化的傳承與生命的開展,關切本土與全球議題,拓展國際視野,並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而語言工具性,即語言是一個人學習各領域的重要工具,更是個體思考邏輯體現,即新課綱核心素養所強調「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這也是有別於傳統學科學習重要的分水嶺。因此,國語文領域新課綱強調語文能力學習大抵可區分「閱讀力」、「思考力」與「表達力」。

首先,在閱讀力強調「擷取與檢索」、「理解與解釋」、「反思與批判」等歷程策略,從心理學觀點即個體如何自己將外在訊息的刺激,進行有效擷取並進而統整理解後產生意義化,進而建構具解釋、推論、甚或預測外在真實生活世界。

其次,在思考力培養最直接方式即透過國語文領域的「寫作」,畢竟從研究指出:口語表達、文字書寫是不同大腦認知層次的活動,而基於寫作牽涉主題、結構、情節、觀點等彼此關係分析與組合,因此個體如何在一個主題透過不同脈絡取向視野,多元的問題分析視角,進而分析敘述展現,就是一種思考力。


最後,表達力就是個體溝通能力展現,溝通是未來在AI 時代不被機器人取代的重要關鍵能力,因為溝通不只是訊息傳遞,而是一種更具有人性的關懷與延展。綜上所述,本期內容聚焦在新課綱中,在學校願景與學生學習圖像下,學校如何將國語文領域課程目標,充分展現在其校本課程、加深加廣課程、多元選修課程等設計,同時探討國語文領域課程在跨領域或跨學科策略,以及教師專業發展與共同備課的挑戰與辛苦。


最後,本期邀請教師除分享國語文領域學習策略實務,以供學子和家長參考外,同時運用本學會ERIC平臺素養導向教案教材,展現真實班級教學實務現場,讓家長更為了解未來學校在推動素養教學的真實樣態。語言並非「決定」一個人的思考邏輯能力,卻是「影響」思考邏輯深度的關鍵。而國語文領域強調母語第一語言習得(acquisition),其未來影響臺灣學子第一外語(或稱第二語言)的學習(learning)。因此,應當要重視國語文學習,所謂「擁語言,得天下」,從素養年代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