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108課綱概論素養面面觀職業試探升學專區時事焦點
精選文章
什麼?原來二氧化碳也可以交易?帶你整理碳權相關的專有名詞
#全球暖化
# 碳權
# 碳排放
# 巴黎協定
# 京都協議書
# 碳交易
更新時間   2024-04-02
瀏覽量   987
作者    張偉豪
責任編輯    盧佳妤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全球40國領導人響應領導人氣候峰會(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此次會議由美國總統拜登發起,運用視訊會議針對未來氣候變化做討論,會議中總共有三大看點:分別是美國重新回歸《巴黎協定》、富有大國協助窮國抵抗氣候變遷帶來的問題,以及解決氣候問題的方案與措施。另外各國承諾在2030年要達到各自的減少碳排放比例(%)目標,甚至美國與加拿大在2月時宣稱於2050年要實現淨零碳排目標。

會議期間各項專有名詞一一出現,到底這些名詞代表什麼意思,還有延伸出多少額外的相關名詞,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1.碳權與碳交易權(Carbon Credit an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市面上所說的碳權,其實就是碳排放權也稱做碳信用。各國在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的時候,各國所被允許的碳排放量,將二氧化碳以噸進行計算,並且轉變成可定價的商品,而這也開啟了碳交易權的實施。

簽訂《京都協議書》時,為了促進各國減少碳排放,所以利用市場機制,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納入該減量的溫室氣體。

而其中二氧化碳對於全球暖化的影響相對較多,所以在交易時會以每噸二氧化碳當作計量單位。市場上一個碳信用等於一噸的二氧化碳,可以代表一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在市場上購買未使用碳信用的額度可以抵消超額的排放單位,這種過程就稱為「碳交易」,執行市場也稱「碳交易市場」。此種想法是希望將碳權納入內部成本中。因為組織需要購買碳權而造成成本上升,所以必須想辦法減少碳排放量以減少成本,達到減碳效果。

2.森林碳匯(Forest Carbon-Sink)

碳匯是指能夠清除二氧化碳的機制,為能夠累積或儲存二氧化碳的「倉庫」。例如森林、海洋、土壤等。所以森林碳匯就是利用森林除碳功能,透過種植樹木、復育森林、植被保護等活動,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達成作為倉庫的功能。

但是與第一項所提到的碳權並不相同。碳匯需要經過認證確實把二氧化碳吸收掉才會擁有碳權,所以一般情形必須要等到樹木長大,並經過認證後才會從碳匯轉成碳權。

3.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是指在企業、組織、國家,抑或是個人,將所進行的活動從開始到總結,計算該活動耗費的碳足跡(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都計算在內)。實際上包含運輸、能源、工業活動、食物、產生的廢氣物等,計算結束後利用補償機制或是購買碳權的方式達到相對碳的「零排放」。所以碳中和背後其實隱藏著生物循環、計算碳足跡、碳交易等諸多概念。

4.碳補償(Carbon Offset)

前項所提到「碳補償」的概念,就是指利用資金投入或是實際作為,使其生產的碳權額度來抵銷進行活動時所產生的碳排放。最普遍的方式為「種植樹木」,或是使用再生能源或是節約能源的方式來達到碳平衡。

除了樹木、再生能源、節約能源以外,也可以透過碳交易從其他國家、地區購買碳排放權,以符合相對零排放,但是此種方式並未能夠真正減少碳排放的總量,所以常被人所詬病。

5.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在2021年中因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合作,淨零排放再度成為議題的關鍵字。淨零排放與碳中和不同的是,淨零排放希望減少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並且期望所有排放數值都接近於零,所以光是碳中和與碳補償還不足,必須將所有造成暖化的溫室氣體降低以達成平衡。

小補充:

2021年7月歐盟宣布第一個「碳關稅」政策,預計從2023年起開始試營運3年,將會影響之後台灣業者的出口成本,未來的零排碳將會被納入產業的目標,而綠能產業也會成為各國必要發展的前景之一,若是學生對於這一領域有興趣,不妨朝著這方面進行發展。

以上為相關的碳權專有名詞,不知道你是否都有理解了呢?希望未來在接觸相關資訊時,都能夠理解報導內有關碳權的概念,並且能夠進一步關心全球暖化的議題。